首都经济圈规划方案即将出台 河北迎来发展新机遇
首都第二机场作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其强大的临空、物流、交通辐射力不言自明。然而,要充分利用机场的临空辐射力,走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步棋,京津冀各地官员、学者对于借力新机场有着自己的看法,但是三地协作发展、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挖掘新机场的临空财富,则是大家的共同诉求。 如何协作?功能如何定位?各自又有何缺失?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京津冀三地官员、学者,希望他们可以给出答案。 北京 李士祥:首都经济圈规划即将出台 在“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在人大北京团审议时,李士祥重点谈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我们要加强与天津、河北的产业对接,统筹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使产业分工与协同发展相匹配,努力形成符合定位的产业体系。”李士祥说。 对于京津冀如何协同发展?李士祥表示,国家发改委也正在研究首都经济圈的规划,这个规划已经征求了若干次意见,很快就要出台。“出台以后,京津冀三地要找到结合点来开展工作,但并不是在原来的层面进行转移和疏解,而是在一个大尺度上进行京津冀甚至是环渤海范围的大布局。”李士祥说。 天津 宗国英:三地发展需做好“顶层设计” 谈到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天津市副市长宗国英也将三地的“大交通体系”放在了第一位。他给记者举例,“比如说最简单的例子,我从北京到天津工作,之前是京津塘高速,现在坐高铁了,但实际上京津塘这条高速公路是远远不能满足京津两地之间的通车,这条路依我看,全部是两地的汽车,应该完全双城化了,也不要收费,这个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宗国英告诉本报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数清自家家底,再进行功能定位”,“环渤海经济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首都第二机场建设后,对于环渤海经济圈也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怎么合作?怎么联系?我们都可以大胆探索,比如天津的港口就是北京的港口,在现有条件下,打造‘环渤海港口群’也是京津冀的一个着力点。” 同时,宗国英也提到了在三地协同发展中“顶层设计”的问题。“我认为将来的协同发展首先还是要搞好顶层设计。如果你不搞好顶层设计,你的协同发展是难以实现的,功能疏解也出不去。第二个是要实现它,一定要把三地的功能定位重新梳理,过去的功能定位是那个时期的历史条件创造的,你现在一定把功能定位重新梳理,否则定位不清晰,就会实现不了这个协同。”宗国英说。 河北 王学求:“对接北京,廊坊基础设施亟待升级” “廊坊市是距离首都机场最近的城市,资源得天独厚,但是多年来一直无法和北京真正对接,这是老问题,随着第二机场建设,希望这次可以得到解决。”王学求对于首都第二机场建设一直在关注,他所说的“老问题”,便是京廊两地一直接不上的城际轻轨。 王学求告诉本报记者,北京的城市职能过度集中,已经到了需要疏解的地步,但是真正实现京冀协同发展,仍需真正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这是个绕不开的问题,比如新机场的建设虽然跨越两地,但更多的是依托北京的政策。”王学求说,他建议应由一个中央部门出面协调,划定出新机场区域由中央牵头作为“战略功能区”,以便真正打破行政区划壁垒。 同时王学求直言,“打铁还需自身硬,静静等待北京各项职能外溢不是办法,廊坊市目前的基础设施亟待升级,”他认为,新机场可以带动廊坊总部经济发展,带来商务、金融、服务业等客流,有了临空经济,将给廊坊带来调结构的机会。“但是目前新机场附近的商业区建设还比较薄弱,亟待升级改造。”王学求举例说,比如步行距离范围内的设施,新机场距离霸州很近,商业、旅游业、服务业也需升级改造。
|
关键词:首都经济圈,规划方案,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