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上市遭拦路虎 公司治理结构受疑

来源: 新晨报 作者: 蒋丽君 2014-07-30 10:30:3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公司治理存缺陷”

  对于邮储银行来说,上市不仅能解决其资金补充渠道单一的问题,还能帮助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邮储银行距离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还相差较远。董事会完全在大股东操纵下,公司治理存在明显缺陷。”山东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晋鸿认为,长期以来形成的邮储银行自营机构和邮政集团代理网点并存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屡屡发生问题。此外,邮储银行基层网点工作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低,安全防范措施也不到位。同时,代理网点多头管理,距离上市要求差距较大。

  新晨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邮储银行董事会7个成员中,有5个属于母公司中国邮政集团,超过了董事会成员人数的2/3。而且,邮储银行跟中国邮政集团,有些领导是双重任职的,互相穿插。

  对此业内人士质疑,这对于邮储银行上市过程以及上市之后的公司治理建设来说都是比较艰难的。这种关系长期存在,导致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如此一来,邮储银行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经营过程的自我约束力、经营绩效的市场竞争力会受到很大程度的质疑。

  “更为棘手的事情是,上市过程中是否有需要裁撤和分割掉的业务,比如说,邮储银行的许多业务借助邮政集团的网点开展,那么如何与邮政集团从资产、组织结构、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清晰的切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李怡宗质疑道。

  此前,邮储银行前行长陶礼明于2012年12月被批捕,按照证监会对首次公开发行(IPO)的有关要求,IPO的发行人最近三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没有发生重要变化。陶礼明案发对邮储银行上市进程有何影响?新晨报记者致函采访邮储银行总行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新晨报记者未收到邮储银行任何形式的回复。

  邮储银行上市“拦路虎”不少

  “由于多年只存不贷,邮储银行的存贷比徘徊在20%左右。为了让存款流动起来产生利润,邮储银行近年来大规模进入资产业务,特别是银行同业业务,造成资产业务严重失衡。邮储银行与贷款业务相关的个人贷款、公司贷款、专项融资三者相加不足34%,而债券投资、存放同业款项、票据贴现和买入返售占比将近资产结构的六成,成为资金市场的主要资金拆出方。”山东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晋鸿告诉新晨报记者,“这一方面说明邮储行在业务上创新少,经营思想基本是老邮储时期的思路,守着海量级的零售客户,却抱怨没有大客户、资金没出路,没有有效开发新渠道。另一方面也说明,邮储银行起步晚,放贷能力较弱,很难对接大客户金融系统,所以只能依赖同业拆借和批量贷款进行放贷,否则存款很难转换成利润。”

 

  延伸阅读:邮储银行大事记

  ※邮储银行前身为邮政储蓄业务,1986年国内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

  ※1999年底,全国邮政储蓄结存户数共11092万户,邮政储蓄网点31477处,邮政储蓄从业人员达17万人。

  ※2001年4月底,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5136亿元,储蓄余额市场占有率为7.5%,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后,列第五位。

  ※2007年3月,邮储银行正式成立。在改革原有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基础上,邮储银行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及因此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并将继续从事原经营范围和业务许可文件批准、核准的业务,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1月,邮储银行完成股改转制。经国务院同意并经银监会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邮储银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