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法人化六年“从狼变成羊”
2007年初外资银行本地法人化的开启,拉开了在华外资行与中资行同场飙技的帷幕。 一组数据的横纵对比或更能标注该群体在中国银行业版图中的位势沉浮。5年间,同口径下外资行的资产规模增长不到2倍,同期国有行、股份行及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则分别增长了2.1倍、3倍和4倍;外资行的税后净利润翻了三番,上述几类银行的税后净利润则分别增长了3倍、4倍和6倍。曾被视为“狼来了”的外资行似乎只是温吞的“羊”。 面对整体表现逊于各梯队中资同业的现实,多位外资行高管坦陈“在华发展没有自身预料的那么理想,增长的确不太好”。其中一位外资行中国区CEO的态度则颇能体现此群体的处境和思考:有银行自身问题也有市场和监管原因,还是要摸索和适应中国市场的做法。 法人化六年仍温吞 2011年俨然在华外资行的“辉煌一年”,无论是2.15万亿元的资产规模还是167.3亿元的净利润,都堪称历史峰值,这一年个别外资行的净利同比增幅甚至超过900%。而外资行的管理层们在某第三方机构的调研中,纷纷表达了2012年及未来利润涨幅还将达到或超过20%的预期。 但从近期已披露年报来看,无论是资产还是盈利,多数在华外资行2012年的业绩普遍触高回落。如视大中华区为三大增长主轴的星展2012年在资产总额较2011年增长18%的情况下,仅赚得3.06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幅-42%。而主营批发业务的代表性外资行——德银中国和摩根大通,在资产增速双双下滑的同时,分别赚得的2.6亿元和1.05亿元的净利仅相当于各自上年的53.8%和35.4%。 银监会日前发布的2012年报显示,在华外资行营业机构的资产规模在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也从2011年的1.93%跌落至1.82%,与此同时,外资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净利润占比也从2011年的1.34%跌至2012年的1.08%。 诚然,在贸易金融和高端零售银行等领域较好品牌认知度、与跨国公司和大型内地企业的密切关系,以及业务和地域的多元化,都称得上是该群体在中国市场建构细分市场地位的筹码,不过,这仍难掩外资行耕种多年市场份额却仍微不足道的窘境。 对此,一位金融业内资深高管表示,“2009年中国经济刺激计划令中资行资产规模快速膨胀,同期由于欧美发生金融危机,使得集团总部需要面对很多问题的外资行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和精力有所分散。” “占比不到百分之二。”前述外资行中国区CEO则向《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直言,外资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主要是看贷款,而由于存在额度和集中度限制,“外资行不可能与中资行比拼这块。” |
关键词:外资,法人化,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