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警示低效率企业霸占资源 年内利率难调整
“2013年前几个月,货币信贷增速相对较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也比较快,金融和经济数据‘不同步’现象引起关注……背后主要还是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 这是央行在其近日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阐述的。这一表态,是央行针对“货币热经济冷”的疑问,第一次正式、公开的回应。 金融与经济数据“不同步”,在业界则被广泛称为“货币热、经济冷”。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金融体系存在大量“货币空转”;亦有学者认为“僵尸企业”(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大量出现。 央行在报告中提醒称,近几年货币信贷增长较快,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过剩产能、低效率企业还占用着大量的金融资源,容易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下降。 “应当看到,经济结构决定金融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的关键还是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内生增长动力。”央行认为,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社会融资规模明显增多 对于上半年的融资情况,央行在报告中称,社会融资规模明显多于上年同期。 201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0.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8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04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1485亿元和7427亿元。 从结构上看,央行总结了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人民币贷款新增额多于上年同期,但占比明显下降。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2217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0.0%,同比低12.4个百分点。 二是外币贷款、企业债券、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增长较快,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提高较大,融资结构继续多元化。上半年外币贷款、企业债券、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占比分别为5.7%、12.1%、11.0%和12.1%,同比分别提高2.1个、1.5个、4.8个和7.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亦迅速增长。2013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高达15.7%,到了6月末虽然降低至14%,但亦远远超过13%的目标值。 大量的流动性注入之后,实体经济并没有应声而起。2013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仅有7.7%,第二季度更是下滑至7.5%。而进出口贸易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经济运行的关键指标亦不理想。 按照以往经验,大量货币投放出去之后,宏观经济往往应声而起。这一点,在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当下,宏观经济的“货币药方”似乎失灵了。 由此,“经济冷、货币热”的现象开始被业界关注,有一种解释认为之所以“经济冷、货币热”是因为存在“货币空转”的现象,即资金大量在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而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
关键词:央行,金融,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