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资费市场化第一枪:中国移动拟率先降价资费价

http://www.hebei.com.cn 2014-05-13 16:2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4G套餐价格方面,中国移动又率先行动起来。

  昨日(5月12日),中国移动有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将在5月14日公布新的4G套餐资费,进一步降低4G套餐资费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工信部、发改委刚刚联合宣布电信资费定价市场化。中国移动此番表态下调4G套餐价格,是否会引发新一轮价格战?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是否会引发价格战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中国移动4G套餐价格初期定价较高,的确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对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电信有关负责人表示,尚未收到要降低4G套餐资费的信息,但会根据市场情况采取自主定价。而中国联通方面,记者未能取得联系。

  率先降价开打价格战?

  昨日,中国移动有关人士表示,将在本周三对4G套餐进行调整,主要是下调4G套餐的使用门槛,增加套餐内的流量,不过没有透露此次即将发布的具体套餐内容。

  中国移动降价引发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上周五,工信部、发改委刚刚联合发布电信资费定价市场化,用户都在讨论套餐资费是否会进一步下降,中国移动此次率先降价会不会让竞争对手跟进,引发新一轮的价格战?

  昨日下午,中国电信有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没有收到要降低4G套餐资费的信息,但是中国电信会根据市场情况采取企业自主定价。中国联通集团则未能取得联系。

  目前,中国联通的“4G/3G一体化套餐”共8档,最低76元,最高596元。中国电信的天翼4G上网卡套餐分为月付70元、100元、130元、200元以及280元共5档,分别对应每月1GB、2GB、3GB、6GB以及10GB流量。中国电信暂时未开通手机4G通信业务。

  对于为什么降低4G套餐资费,中国移动给出的解释是,让更多草根用户享受到4G网络。

  降低4G套餐资费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增加用户。中国移动今年的4G用户目标是发展3000万~5000万用户,但从目前来看,4个月只完成了400万用户,完成全年目标压力颇大。

  另据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4G时代后,中国移动在套餐资费设计上与以往发生很大变化,流量将变成4G套餐的主产品,传统业务语音和短信将成为附属品。

  据透露,目前中国移动还有两套套餐资费方案正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在经过用户反馈和进一步修改之后,计划今年底之前在全国实施。

  一位曾接触过中国移动新套餐的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今年2月份曾看到第一套方案,流量分档还是以M(兆)为单位,感觉中国移动还有些缩手缩脚,但是3月份看到的第二套方案,流量分档开始以G(1000M)为单位,觉得中国移动有些转变思路了。

  未来流量可转赠分享

  随着虚拟运营商的陆续放号,虚拟运营商企业纷纷打出了流量不清零的口号,例如蜗牛游戏打出的“免卡”,京东通信的流量转赠等等,向传统运营商发起了挑战。

  针对流量清零问题,中国移动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一是流量分享和转赠,几个人分享一个流量套餐,未来还会发展流量货币化,可以转赠给他人或者支付购物;二是流量套餐周期延长,打破了月底流量套餐清零的问题,可以延伸一定期限把当月没有用完的流量转移到下个月使用;三是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互联网企业从运营商处购买流量包,赠送给用户免费使用,这样用户得实惠,互联网企业获取用户黏性,运营商获得收入。

  中国移动有关负责人表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中国移动已经在做,但是目前规模还小。今年春节中国移动就曾和新浪微博达成合作,新浪购买一定的流量包,用户上新浪微博不需要耗费流量可以免费发微博。

  但是流量转赠也有弊端。上述负责人就担心流量被不法商家利用进行套现。例如,在中国移动一次性购买10G流量的价格为280元,平均每G流量28元,而单独购买1G的价格为70元,价格相差很大,如果有商家大量购买大包流量,然后利用流量转赠赚取差价也是有可能的。

  对于中国移动套餐资费是否全国统一的问题。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的套餐公布是希望各地分公司能在6月之前完成统一,但是因为技术问题,难以避免某些地方没有统一,但未来的大趋势是要统一全国资费套餐标准。

  中国联通在3G时代已经完成了全国套餐统一。但是中国移动至今未完成套餐资费统一,各地分公司还是各自为战,一个省份甚至出现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资费套餐。

  野村综研通信战略部副总经理陶旭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为中国联通是分公司制度,集团总部权限较大,而且在3G初期完成统一,而中国移动发展起初是子公司制度,各地方机构都是独立法人,在制度上统一短期难以实现。

关键词:电信资费,降价,市场化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杜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