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百慕大”逼走百盛 百货业陷集体困局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23 11:3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百盛成为最新一个在石家庄惨遭失败的外来零售业品牌。百盛两进两出石家庄,发展历程坎坷,最终遗憾抽身。作为对比的是,在河北省的另外一个城市张家口,百盛一鸣惊人,在运营第一年即获盈利。

  百盛退出石家庄,到底是这个城市再度释放了行业所称的“商业百慕大”的神奇效应,还是这仅仅是中国百货业面临电商等种种冲击之下进行瘦身转型、准备过冬的一个新案例?

  观察:

  “不盈利就关,这符合外资性格”

  见证了百盛在石家庄发展历程的业内人士方先生表示,按照零售业目前的发展情况,百货店体量最小也得在4万平方米才能做全。如果是店小,在一个地域一次性开个四五家,在宣传等投入上才能形成规模,但是百盛在石家庄只有2万平米左右,而且是单体店,它所在商圈又是全新的商圈,这就比较难办。“根据现在的情况看,这样的小店就是养上十年,局面都打不开。既然十年都看不到前途,而且没有扩大店面的可能,那我就干脆撤了。”“外商很现实的,三年内不赚钱可以,但必须减亏,可是这两项在石家庄百盛身上显然不好实现,所以关店也是必然的选择。”方先生说。

  虽然石家庄百盛目前还没有公布官方的撤店解释,但是他们就贵阳关店的“答记者问”给了一个比较适宜石家庄百盛关店的理由:“贵阳市地域较小,但百货企业非常多,竞争十分激烈。面积小使得百盛在品牌品类布置以及空间扩展上受到限制。此次关闭两家门店,百盛意在贵阳开设面积不低于3万平方米的大体量的门店,以增加商品品类,让消费者体验更为专业化的百货购物。”

  据悉,目前百盛在全国有一部分小店和亏损店,这些门店的亏损,已经拉低了百盛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并导致其重新考虑开店速度和门店调整。

  回顾:

  缘何两次进入两次关闭?

  18年内,百盛两进两出石家庄,三年来一直亏损

  和从石家庄走掉的其他外来零售企业不同,百盛经历了“二进庄”。

  1995年百盛入驻石家庄桥西商圈,当时的石家庄北国商城和东方购物中心还没开业。刚开业的百盛定位“相对高端”的人群。据悉,有着外资背景的百盛不但引进了欧珀莱、贝纳通等当时石家庄人还很陌生的“大品牌”,还在5楼开了一个超市,这些都让当时的市民感到新鲜。此后它在与1996年相继开业的北国、东购等各大商场竞争中,还率先实行了“打折”的销售模式。

  据悉,百盛第一次撤资的根源在于其治理结构的缺陷。当时我国尚未加入WTO,百盛这样的外资企业进入必须以合资的形式出现,而且必须由中资控股。在这个框架下,中外双方股东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等多方面产生分歧,最终百盛选择黯然离去。

  二次来石,百盛没有顾虑吗?方先生说,由于曾经在石家庄受过一次伤害,百盛对再次来石并非没有顾虑,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是百盛集团整体情况不错,而且综合考虑后也打算二次进驻,给自己一个翻身的机会,于是百盛就大胆地来了。

  关于第二次布局石家庄,在2008年12月,百盛集团中国区有关负责人曾经接受过记者采访,他当时表示,并未更多地考虑当地的商业状况,主要原因是适应集团的战略发展需要。他当时说:百盛集团在中国内地已经有15年经营的经验,目前在国内有41家百货公司,光北京百盛就已经开辟了包括北京东四环店、太原店、天津店等多家分店。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地理位置上距北京比较近,交通便利,作为北京百盛发展的新目标城市,入驻石家庄是战略上的当然之选。

  让百盛没想到的是,二次来石家庄的时候,当地的商业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第一次走掉时比,新兴的商业企业已经将格局框定多年,竞争更加激烈,地方企业已经非常强势。而且石家庄的商业市场与北京等一线城市有着“无法套用”的经验。“三年换了三个总经理,三年一直亏损,这就说明石家庄百盛站不起来不是管理者的问题,是其他问题。”方先生说。

 [1] [2] 下一页

关键词:百盛,百货,商业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