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杀手锏:换牛肉 换大米 换石油 成本是优势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15 09:5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未来大挑战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中国高铁企业的海外步伐虽然看上去高歌猛进,但事实上并不是那么稳当,难成主竞标人、被发达国家排挤、国内同行间不良压价竞争、原材料工艺的欠缺都是中国高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事实上,中国高铁在全面领先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目前正在参与的海外高铁项目,仍然以提供建设团队和出售整车为主,并没有成功实现整体出海的实例。”在上述专家看来,由于相比发达国家的高铁企业,国内企业在经验及历史名声上还处于劣势,中国高铁企业仅有“速度”与“价格”两大护法,但西方还是会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和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很难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联合团队是最完美的方案。中方学习到了各国先进的高铁技术,同时我们的高铁项目仍要盈利,所以需要有经验的国际化大公司来运营。”北欧高铁项目负责方——奥斯陆科技集团董事总经理Knut Halvorsen此前在谈到中国参与北欧高铁项目时公开表示。

  然而中国的“高铁”企业对此却显得很“豁达”。上述南车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南车在马来西亚及伊拉克的项目还是以“卖车“为主,而目前也参与了一个由西门子牵头的在印度新德里的车厢项目。但他表示,没有一个高铁企业可以全部包下整个高铁项目,分工合作、联合组队是常态。但未来随着中国高铁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也会考虑争做主竞投人,成为牵头企业,但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还指出,虽然目前的业务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但通过与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合作,也可以将这样的模式复制到发达国家的市场。“目前来说,分工合作,以‘卖车’为主的方式挺好的,因为这也是中国企业顺利走出去的关键。”

  上述人士表示,中国高铁的技术和产业链已处于世界一流行列,但在工业技术及原材料上还有待提高,比如火车轮轴的钢材如今还是要从意大利进口,未来中国的高铁行业要从这些环节方面步步完善,使中国真正成为“高铁王国”。

  此外,在巨大的海外市场利益诱惑面前,曾经抱团的中国高铁企业明显开始“心不齐”了。不久前,“北车状告南车削价竞争”的事件引起了外界的关注,而导火索就是“阿根廷动车组”的订单。北车认为南车用没法盈利的价格去抢单,伤人又害己,南车方面则坚持自己是凭着市场原则参与竞争,并表示南车的报价仍有利可图。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次事件折射出的是中国高铁企业曾经的和睦遭遇到新烦恼。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过去铁道部在海外都有项目协调组,并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和默契,即中国同类公司分开参与项目组,基建和装备都是如此,比如中国南车参与了中美项目组,中国北车则不得在该组,而转战中巴项目组。但自2011年“7·23”事件后,企业只得自己出海摸索,自然就出现了抢食现象,而如今铁道部已不存在,未来这种现象也许会成为常态。

  上述专家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阿根廷的例子表现出中国企业之间的沟通不足,事实上未来的高铁市场非常巨大,中国企业在布局海外的时候应该达成默契,“你去这里,我去那里。市场的容量完全足够,中国企业应该携手并进,切勿忘记是曾经一起成长的兄弟。”

  成长的代价

  然而,中国高铁的前进道路并不像那一长串“最”记录那样看上去一帆风顺,2011年的“7·23”事故给中国的高铁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正在快速“前进”中的高铁不得不紧急“刹车”,陷入了“信任危机”。

  对于这点,南车董事长郑昌泓有着苦涩的回忆:“那是我30多年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期。”

  这场动车事故对整个中国高铁和南车的影响都非常大。事件一出,外界都把矛头直指中国高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不少国外媒体更是讽刺起了象征“中国威信”的中国高铁。

  以南车集团为例,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南车每年营业收入的增长都在25%-30%之间。动车出事以后,2012年的增速立即下滑到12.07%,利润增长率下滑得更厉害,从2008年的71.54%一下子降为3.76%,利润增速整整下滑了近20倍。

  “事故发生后,当时的铁道部就没有再采购过高速列车项目,直到2013年8月才第一次开标采购,整整两年时间,中国南车在高铁方面都是靠以前的订单“吃老本”。”郑昌泓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事之后,原先的铁道部更是把中东、中欧、沙特、美国、泰国、伊朗等14个对外负责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工作组全部撤了。

  “世界梦”在召唤

  2013年中国高铁“破冰”,再次启程。

  李克强总理随身携带中国自主研发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模型,出访了多个国家,每到一处,便向对方推销中国的高铁。从中泰达成“大米换高铁”合作意向,中国参与英国高铁建设,到中塞匈合作建设匈塞铁路和中罗决定在高铁领域开展合作,“高铁外交”屡屡抓住媒体“眼球”,俨然成为中国形象的新名片。中国高铁一时风光无限,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眼球。

  相关资料显示,面对高铁的众多优势,近一两年以来,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纷纷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即便是法国等“老牌高铁国家”也相继表示,将延长高铁里程、提升高铁品质。预计未来10年,全球高铁里程将至少增加一倍,全球正步入高速铁路发展的黄金年代。

  按照各国高铁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将超过5万公里,未来7年内的新增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以上,由此带来的高铁直接投资将超过1.1万亿美元。如果按全产业链的增加值计算,高铁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则更为巨大。而近两年间,有100多个国家元首、政要和代表团曾考察了中国高速铁路。目前,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土耳其、波兰、委内瑞拉、印度、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等几十个国家都希望我国参与他们国家铁路项目的合作,有些项目已经开始实施。这些数据都意味着中国高铁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出口机遇。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南车2012年国际市场收入为85.2亿元,占主营收入的9.42%,比2011年增长38.95%,创下该公司的历史新高。而中国北车2012年国际市场收入为96.6亿元,占主营总收入的10.5%,比2011年增长53.9%。

  南车方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2013年南车海外订单签约项目金额达到22.3亿美元,较2011年低谷时的8.95亿美元,足足上涨了149%。而南车除了阿根廷外,还向伊拉克和马来西亚签订了动车组项目。

  在经历了国内的低迷期后,海外市场瞬时成为了中国高铁企业的“救命稻草”。

  “哪里有高铁,哪里就有城市。”在王梦恕看来,铁路是发展的根本,铁路修到哪里,哪里就能建设城镇,哪里就能获得快速的发展,而不是人为地将村庄变成城镇。西部铁路网建成后,城市就能很快发展起来,同时带动东部人口向西部转移,同时解决就业问题。未来高铁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必然是竞相开花的。“相对其他产品,高铁设备具有高技术附加值。推销高铁不仅是卖出去一辆车,出口装备扩大的是影响力。韩国、日本有汽车、电子品牌,中国高铁就是中国自己的高技术品牌。”他指出,高铁是大买卖,订单动辄上百亿美元,这对消化钢铁等过剩产能也大有帮助。可以通过基础设施的发展来促进钢铁等基础材料的健康发展,也能适应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潮。

  王梦恕告诉记者,未来中国在帮助他国进行高铁建设的同时,还将会贯彻三条高铁战略线路: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的欧亚高铁;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中亚最终到达德国的中亚高铁;以及从昆明出发,连接东南亚国家,一直到新加坡的泛亚铁路。“通过与相关国家进行高铁合作,可以使中国不仅面向太平洋,而且面向西方,将中国西部大开发和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连起来,提高互联互通的质量。这不仅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更能为中国的外贸企业服务,促使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国际化。

  “现在,提到手表,人们会想到瑞士,而未来,提到高铁,便会想到中国。”王梦恕描绘着,中国高铁从“中国梦”到“世界梦”的美好画面。

关键词:高铁,高新技术,超级货币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杜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