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赫置地:产品主义者的价值执守
一贯的低调之下,中赫置地究竟是一家怎样的企业?仅从表象上来看,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房企凭借钓鱼台七号院一战成名,已成功跻身高端地产制造者行列。然而,看似吊诡的“一战成名”背后,却隐藏着一家近乎苛刻地追求品质与创意的地产企业艰难地求索、执着地自我升华的历程。潜行多年的中赫置地被业内认作是当下地产圈内几乎绝迹的奉行“品质为王”的产品主义者,他坚定于拒绝复制、拒绝求大求快,拒绝这一通行于地产行业的高周转战术,由此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产品以及产品背后所承载的品牌、品质和品味,才是中赫置地价值观的根基。 八年的地产征程,绝不仅是一场为求声名的远征,而是这家视角独特的房企在规模和产品精细度,行业属性与文化内涵之间的自我博弈。在中国房地产业波澜壮阔的行进史中,这家企业打造的项目寥寥可数,但为数不多的项目实践却让其在整个行业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发展理念。在他看来,房地产行业已经迈入一个创造客户价值,使客户得到真实感和喜悦感的客户体验时代,而实现价值的源头在于重新认识土地。在他眼中,原材料属性的土地变成了一件“易碎品”,鲜活且充满着生命力,仅仅用冷冰冰的“打造”不能在“活”的土地上实现“活”的产品。由是,打造项目首要考虑的是遵循内在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尊重、与地块气质与文脉的匹配,并通过“有机”的路径实现用心致极的品质,最终才能直抵消费者内心深处。 这是一条让地产回归居住本质的价值升级之路,也是一条注定要倾注开发者无数心血、考验开发者恒心与毅力的艰难之路。中赫置地通过让房地产开发回归本源的实践,试图通过最大价值地挖掘客户价值,还原消费者的居住和生活本质,不仅要求产品的变化,更要求公司价值观的改变。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给企业周边的关联者、消费者、社会带来多赢和多益,实现企业发展从“资本社会化”到“价值社会化”的跨越。 而这正是在宏观调控周期内被广泛提及的“地产升级”论的核心要素——产品、品牌、销售、市场和行业责任、社会责任之间如何在商业逻辑上和社会价值上获得统一。 理所当然,中赫置地只能坚定于高端市场、笃定于极致产品与极致品质,走上一条只属于自己的“颠覆之路”,整个行业推崇的规模化复制在他身上遭遇了断然拒绝。在中赫置地看来,地产商的本质是百年建筑提供商,百年建筑不仅意味着质量与安全,更要对土地价值最大化的尊重,有与自然环境的完美契合,有大局观的意识与设计,最终回归到居住以人为本的原点上来。 从对待土地的态度,到对企业本质的思考,再到行业发展未来路径的判断,中赫置地似乎一直在求索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蹊径。 |
关键词:产品,价值,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