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连续五周零操作 银行间资金价格再攀升
月末失血效应 市场也有传闻,央行于一个月前投放的数千亿常备借贷便利(SLF)即将到期,但对部分到期品种实施了续发;并还有央行对部分银行定向逆回购的传闻亦流行于银行间市场。 除月末考核、银行分红、月末备付、财政缴税等时点因素交织再度引发资金紧俏的氛围外,从资金供给端来看也不乐观,6月财政存款环比减少1218亿元,外汇占款环比减少412亿元,今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外汇占款的持续回落已影响到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从而加紧了市场上的流动性。央行的数据显示,前五个月的新增外汇占款分别为:6836.6亿元、2954.3亿元、2363亿元、2943.5亿元、668.62亿元,持续回落后6月则彻底结束了增长局面,出现下降。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6月份“钱荒”现象的发生。国家信息中心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进一步指出,利率市场化在心理层面上对资金面的影响也比较大,加剧了市场对流动性的悲观预期。 7月20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拥有了自主定价的权力。也就是说,企业对贷款利率的上浮取决于商业银行资金面敏感程度,主要看银行的负债方,存款利率的预期。 有消息称,7月首周四大行贷款投放异于往常,大增近1700亿,存款则下降超7000亿。但正由于存款负增长势头持续,随后两周四大行新增贷款投放仅500亿左右,同期存款则继续流失约3000亿。 而张茉楠担心的是,在此背景下,市场对存款利率的预期上升,未来存款利率可能进一步上升,流动性再承压。 适度预调微调 市场呼吁央行应出手,坊间也一度冀望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类似的“美好愿望”早在“6·20钱荒”前夜就曾有过,但央行最后却以“不作为”的态度回应市场。 “6·20钱荒”后的五周,公开市场上也始终未见“央妈”调控之手,单周到期资金高企时不重启央票,单周到期资金为零时亦不逆回购。 “这看似顺理成章的背后,依然是央行货币政策维稳偏紧的态度,与宏观经济调结构、去杠杆的整体思路亦一脉相承。”张茉楠表示,在流动性总量不缺的情况下,目前的流动性紧张仍然是结构性的。 央行的再压一压意图,正在改变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普益财富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融资类产品市场占比分别为2.35%、1.78%,但受银监会“8号文”影响,二季度融资类产品发行量占比明显大幅缩水,占比仅为0.38%。 但银行的紧日子似乎才刚刚开始。“资金面紧张的状态,在过去也会时不时地遭遇,但往往过了时间点,市场就会缓一口气,慢慢恢复正常。”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内部去杠杆化,外部美元的强势以及QE退出,使得资金出现流出预期。 “流动性承压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放开,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后存款利率比较敏感。”张茉楠担心,这可能会造成有钱的不愿意借,宁可让钱趴在账上,缺钱的银行又可能不计成本,从而推高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价格。 “到了小步释放流动性的时刻了。”北京君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彭俊明称,未来通过观察外汇占款变化的时间纬度,通过逆回购、购买国债、降准分步有序地释放流动性。 “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信号正在释放,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人民日报》刊文称,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导作用,对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来源。 |
关键词:银行,资金,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