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股份东庞矿田权:25年精修设备万余台创效近亿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19 08:1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于一身的人才,他凭借不懈努力和对技术创新的执着,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机电堡垒,从业二十五年来,他精修电气设备万余台,处理机电事故数百起,攻克技术难关百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他,就是冀中股份东庞矿机修厂厂长田权,被工友们形象地称为“机电神医”。

  1988年,从技校毕业的田权,怀揣着一腔热情,回到了他梦开始的地方——东庞矿,当上了一名普通的电工。二十五年后,别人都惊异于他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徒工,成为了一名手到病除的“机电神医”,却没有人知道他流过多少汗,下过多少井,加过多少班,熬过多少夜,更没有人能数清他读了多少本专业书籍,记了多少万字的笔记,排除了多少次的机电故障…

  2000年公司技术比武期间,他正参加本矿2900强力皮带的安装。为了不耽误矿井正常生产,他白天下井干活,晚上独自在车间里练习技术比武科目,半夜回家后还要看图纸、翻资料。就这样,他白天忙,晚上练,在车间一蹲就是半天,记不清是练了百遍、千遍还是万遍,只记得手上的水泡血泡起了又落,落了又起,只知道手上的伤痕越来越多,越来越数不清…有心人,天不负,技压群芳的田权最终摘得比武状元桂冠,半个月后,2900强力皮带安装提前5天竣工。这时的田权,已在公司内初露锋芒。

  十年磨剑终成锋,每当井下发生机电故障,他只要问清设备型号和故障现象,就能准确的判断出事故原因和故障点。他曾经一天内三次下井,现场处理解决五起设备故障,他曾经在一班内,三次在井上电话指导,话到病除……“有难题、找田权”,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从青涩稚嫩到成熟稳健,从普通工人到技术大拿,十年来的艰辛求索,让田权积淀了深厚的理论水平,也让田权对善学善思、善知善行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记得那是一天的凌晨5点钟,田权接到调度室电话,“井下工作面电牵引机组发生故障,”。他立刻从家里赶来,带人赶赴井下处理,夜里12点多才升井回家。凌晨4点,刚睡了不足4个小时,电话再次响起,他又赶到井下,组织人员抢修皮带,一直到晚上9点。刚升井,处理过的工作面机组其他部件又发生故障,值班矿领导实在不愿再让他下井了,可他得知后,只说了一句:“这套机组我熟,处理起来能快点。”拗不过他,田权再次回到600米井下。两天三次下井,井下工作40个小时,当他裹着湿透的衣服坐在升井罐笼里沉睡时,工友们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叫醒他,他们知道田权太累了,他们只想让他多睡会儿!

  长期的辛劳,换来了井下生产的平稳有序,可一米八五的田权瘦得只剩下65公斤,妻子心疼的哭了,他憨厚的笑了:“如果人生有一万次选择,我会一万次选择做一名矿工,因为我是矿工的后代,我愿用我的一切,来报答矿山母亲的养育之恩!”

  随着井下条件日趋复杂,井下设备更新换代很快,但往往厂家提供的装备又不能完全适应东庞的井下条件。“用好了,它干活是个巨人;用不好,那就是一堆废铁!”面对井下这些庞然大物,田权的目光紧紧盯在了创新上,他知道,处理故障只能治标,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装备改造,才能从根本上适应井下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

  当时,东庞矿刚刚引进了150/350采煤机,故障率非常高,一个星期就有十几次故障,一修就是几个小时,非常耽误生产。那段时间,田权早上8点下井,一直到晚上10点才上井,三顿饭都在井下吃。观察、记录、改进、试验、失败,再改进,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循环,进行了多少次分析研究,终于摸准了这台机器的“脉”,并对电控系统进行了必要的优化,终于让这套采煤机发挥出了巨大的能量。

  而后,田权一发不可收拾,电机励磁改造、胶带机集控系统优化、采煤机控制系统改进等等,一项又一项的创新成果,让矿井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倍增。很多设备厂家甚至想高薪把田权“挖”走,因为拥有了这样的人才,就拥有了希望和未来。

  这就是田权,这就是我们的机电神医,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那一份执着与坚守,有的只是那一份朴实和厚重。今天,年逾不惑的田权,正以他的成才历程启迪着大家,以他的开拓创新精神激励着大家。这让我们坚信,不是只有高学历的人才能谈成才、才能搞创新,普通工人一样能有大作为!(赵灿)

关键词:东庞矿,赵灿,田权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综合
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