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压力倒逼 河北经济去“重”

http://www.hebei.com.cn 2013-09-29 13:1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如果对比广东2007年的经济数据,目前河北已经基本达到了与当年广东相当的水平。但到2012年末的五年之内,广东经济总量几近翻番。是什么铸就了广东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发展奇迹?答案是“腾笼换鸟”———怎么换,换什么?在环境压力倒逼之下面临同样选择的河北,是否可以从广东式“腾笼换鸟”产业升级的实践样本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

  “压旧”还是“增新”

  对于河北转型升级而言,关键不在于“压旧”,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做新”上面

  对于河北而言,转型升级的内在压力来源于产业结构的极“重”特色,钢铁、煤炭、水泥、化工。在重化狂欢的时代,这是河北的产业优势。采访中,河北省政协财经委主任王金洲表示。

  而在分析河北重化为主的产业结构成因时,王金洲分析认为,造成河北产业结构偏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冶金、建材、化工和机械等重工业,技术比较成熟,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河北煤炭和铁矿石资源丰富,原材料比较易得。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市场对原材料需求比较旺盛。是以多年来,河北的重工业支撑经济总量稳定在全国第六位的水平。但经过2008年4万亿投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基础设施的投资高峰已过,河北虽然挺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经济发展的后劲却越来越乏力。

  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经济总体量(13154.60亿元)仍然位居全国第六,在“万亿俱乐部”中紧随河南(14556.63亿元)之后。

  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景祥表示,今年以来河北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连续回落,这表明经济下行压力的确在加大。一方面,经济增速的回落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是河北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果。

  9月24日上午,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石家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宋立民作的《关于全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宋立民表示,今年上半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完成1315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低于计划增速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451.9亿元,同比增长11.3%,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6月份当月仅增长7.3%,为2008年9月以来月度最低增速。其中,钢铁行业多数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河北省钢铁行业吨钢利税为96.7元,销售利润率为0.55%,吨钢利润为32.03元。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一吨钢,利润却不及一个小小的芯片。转型升级最浅显的动力,即来源与此。

  2012年末,经济总量排在河北后面的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河北多出了3500多亿元,河北仅是1301亿,而同样排在河北后面的湖北湖南安徽,新兴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20%,江苏达38.6%,相当于河北的钢铁业占制造业水平。

  环境压力给了河北转型升级更为紧迫的现实压力,也使得“压钢”、“压煤”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专家表示,“压减”钢铁、煤炭等重化行业的产能,是当前环境倒逼压力之下的直接选择。当然从长期来看,河北转型升级的关键不在于“压”,而在“增”。

  省发改委巡视员谢占海亦持这种观点,“要转型要生态,压减是必须的,但是,压旧的、压落后的同时,必须要上新的,以新的来贴补旧的、来逐步替换旧的。”谢占海表示,压减过剩的产能,不可避免要有一定的阻力,比如投资方几十亿的投资怎么办,60万的产业工人哪里去?“在压减旧产能的同时,培养一批新产业,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就业机会,先压后培育,边压边培育还是先培育后压减,这是个思路问题。”

  “有中生新”

  “有中生新”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既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种是既有企业利用尝试进入新的行业

  看“煤黑子”如何变身“高富帅”

  煤炭,河北天然资源与传统产业的禀赋之一。但煤价下跌却已经持续了一年半。有观点不无担忧的判断,煤炭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了。

  旭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以煤化工产品生产和国内外贸易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焦炭和煤化工产业的龙头企业。

  在市场低迷、企业纷纷减产甚至停工的背景下,旭阳集团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断有大项目上马或投产:定州园区合成氨项目近日投产,唐山园区甘油精制项目基本建成,沧州园区己内酰胺项目在建,邢台园区炭黑一期项目即将投产……

  从一家年产10万吨的小炼焦厂,到拥有邢台、唐山、定州、沧州四大循环经济园区,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焦化企业,年销售收入18万元攀升到240亿元,连续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煤黑子”在来自市场和环境的重压之下,竟然仍华丽变身“高富帅”,这里的究竟有怎样的玄机?

  旭阳集团邢台园区总管理部经理杨智华给记者介绍了他们的“煤化工产品树状图”。

  “树根部分为原料煤,主干为煤焦化初级产品,枝杈代表初级产品深加工,绿色树冠为煤化工产品。产业链越往下延伸、产品越多,盈利能力越强。”杨智华介绍说,从煤炭到其下游产品轻苯、环己酮,再到尼龙66,随着产业链不断延长,产品附加值也不断提升。当前,煤炭价格每吨约1000元,而纯苯每吨约9000元,衍生出的环己酮每吨达到了1.3万元左右,而尼龙66每吨价格高达2万多元,从原料煤到终端产品升值了近20倍。

  这种“有中生新”的尝试,也使得旭阳集团的利润结构出现了有意思的“二八现象”。王年平介绍说,产业链延长、产品附加值提升,旭阳化工产品的利润远远超过了焦炭的利润。近几年,焦炭虽然仍在旭阳集团占“大头”,与化工产品的生产比例约为8∶2,但两者的利润贡献恰好相反。

  看水泥厂咋生产蓝宝石

  2011年的5月28日,唐山锐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蓝(白)光LED产业化一期蓝宝石单晶制造项目开工仪式在玉田县举行。

  如果猛一看这个公司的名字,您可能会以为这肯定又是当地引进的一项高科技制造企业。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该企业实际上正是当地一家水泥生产企业的“有种生新”杰作。

  在原国有企业玉田县水泥厂改制后成立的玉螺水泥集团,其水泥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几十年建厂史的老企业。“玉螺”商标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和环渤海地区建材行业知名品牌。

  然而,水泥行业面临的境况,比煤炭和钢铁好不到哪里去。对于玉螺水泥来说,转型升级也势在必行。

  “不是政府催促企业转型升级,而是市场竞争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下大决心推动转型升级。”玉螺水泥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企业上下思想统一后,开始产业优化升级创新上做文章。在水泥产业做优做强的同时,从投资双汇落户玉田,到和哈工大合作成立锐世科技公司,又到控股企业锐晶光电闪亮登场,准确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分“三步走”,多元经营,多次创业。

  而唐山锐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D蓝宝石单晶项目,就是玉田县唐山玉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二次创业”而谋划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该项目依托河北工业大学的技术支持,引进蓝宝石长晶炉、晶片切磨抛等先进生产设备,主要生产蓝宝石单晶等产品。

  作为老水泥企业,玉螺水泥集团在机械加工制造方面有着良好的经营优势。2012年玉螺正式进军新材料领域,进行新兴产业延伸的顺势之为。他们与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功能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筹建了唐山锐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河北工业大学的产学研基地,引进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新上了研发、生产、销售蓝宝石单晶LED衬底材料项目。

  据了解,国内成熟工艺生长的晶体重量大多为35公斤,只能制取小尺寸晶棒。大尺寸、高质量的蓝宝石单晶制备技术仍被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际大厂垄断,国内芯片厂大尺寸蓝宝石衬底片基本依赖进口。

  而玉螺水泥集团旗舰下的锐晶光电公司,采用改良泡生法技术,成功研发90公斤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开发出大尺寸蓝宝石单晶制备工艺,制备出高完整性蓝宝石晶体。生产出的合格产品,经权威专家和机构鉴定,为国际同行业一流水平。这一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而且也填补了全省空白,对完善我省LED产业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走出一步天地宽,两个思路两重天。”老水泥厂终能浴火重生,得益于他们总结出来的这句话,前述负责人表示,只有抓住抓牢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及时进行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在大幅度节能降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上,企业的发展才会有一个广阔的天空。

  广东“腾笼换鸟”战略

  广东省提出的“腾笼换鸟”无疑提供了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如何进行产业升级的实践样本,对于河北来说,或可选择借鉴

  “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双转移战略(“腾笼换鸟”)是广东2008年5月29日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文件形式正式提出的。

  所谓的腾笼换鸟,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事实上,该战略提出以后一直饱受争议。战略提出的当年即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倒闭潮”和“民工返乡潮”同时出现。“压缩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的质疑不断。

  但广东方面的回应称,所谓“腾笼换鸟”,并非过河拆桥,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重新规划产业布局,实现“双转移”;二是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最终实现整个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科学化,以更强大的姿态应对未来的国际国内竞争。

  争议之下,数据却也给出了一种评判:过去5年,广东“双转移”成效突出,珠三角“腾笼换鸟”、“扩笼壮鸟”步伐加快,累计转出企业超过7000家,淘汰关停企业7万多家;新引进企业近3万家,平均投资规模是淘汰关停企业的108倍。广东省产业工业园增至36个,工业增加值占广东地区的比重从不足1%升至近20%。

  广东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经济强省地位,2012年广东的本地生产总值(GDP)达5.7万亿元人民币,增速依然保持双位数字———达10.2%,经济规模还是力压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居全国首位。即使广东的人口超过1亿人,人均生产总值为5.4万元,约合8550美元,也是位于全国各省市区的前列。

关键词:环境,河北,经济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