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准备须趁早筹划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10 11:2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深,个人养老问题已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舆论对“以房养老”的热议,不仅反映公众对养老问题的担忧,也反映出目前国内养老方式过于单一,个人急需提早进行多元化的养老规划。

  9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再次把“以房养老”推向了舆论中心。其实早在20 03年,时任中房集团总裁的孟晓苏就给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呈递了关于《建立“反向抵押贷款”的寿险服务》的建议。

  孟晓苏为了把他的“以房养老”之梦付诸现实,于2007年组建了人寿保险公司。但其从事的业务还都是传统的人身保险业务,在“以房养老”方面并没有创新型产品推出。此后,媒体和学者虽不时关注这个话题,但基本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此次国务院文件的出台。

  “以房养老”之所以引起政府及各界如此强烈的关注,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口形态老龄化之势正在加速。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指出,2012年末,中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养老压力急剧上升。无论是政府,还是家庭,都须直面养老这一难题。

  从政府层面而言,目前在养老保险方面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基本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但目前养老保险也愈来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比如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隐性债务和个人空账等问题,已使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力不从心。而且,由于养老保险制度追求的是最低保障,每个人退休后所能领取的养老金有限,况且,通货膨胀在不断侵蚀着货币的购买力。要想靠政府养老金来维持生活水准,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家庭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奉行的是“养儿防老”,但这一传统的可行性也越来越小。由于计划生育,目前很多城市家庭都是“4-2-1”的结构,如果家庭养老,就需要一对年轻人养4个老人,还要养一个孩子,这对生活压力已很沉重的大部分城市年轻人,无异于雪上加霜。

  当政府的养老保险和“养儿防老”都不能满足养老需求时,就只有靠自己了。 “以房养老”在目前的中国,由于产权、文化等因素,还缺少现实的土壤,现实的选择应该是在我们还能够创造收入的时候,做好养老准备和筹划,为退休后还能维持同样水准的生活做准备。

  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年轻,不必考虑三四十年后的事情,为养老而存钱或投资的还是少数。结果是在快退休时,才发现没有足够资金养老,为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撑曾经的生活方式,只能以高风险的投资去博取高收益,承担远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风险,把自己置于险境。

  其实,增加养老准备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在美国,为了鼓励员工储蓄,有企业采用SMarT(save more tomorrow)账户计划,即要求员工承诺把未来工资上涨中的一部分储蓄起来,而非全部消费掉。这值得每个人借鉴。

  当然,定期储蓄并非万事大吉,还需把储蓄的钱投资到合适的工具上。投资的目标,一是保住本金,二是保住购买力,三是获取收益。而针对养老,最关键也最可行的目标,是保住储蓄的真实购买力,即投资的收益率至少要等于通货膨胀率。

  就目前而言,这样的投资选择很多,比如定期存款、货币基金、信托产品或资管产品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满足收益要求。预计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放开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靠自己个人去选择投资机会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依托专业机构打理资产是主要方向。

关键词:养老,保险,个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投资与理财
责任编辑: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