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险企入驻上海自贸区 先行者抢跑争利
自贸区被高估? 从名单上数十家企业的行业构成和区域分布来看,可以说上海自贸区已经吸引了全世界都目光。但细则的缺失,可能给自贸区的开放程度增添不确定性。 上海自贸区概念的出现,始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3月在沪考察时,提出的自贸区设想。因为新政府在各领域的改革力度喜人,令市场对上海自贸区充满期待。 自此之后,不断有各种版本的方案流出,这种未经官方证实的改革方案给了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而在A股市场,想象空间足以令股价上涨。自8月30日复牌,外高桥在17个交易日里,涨停了15天。以外高桥为龙头,所有涉及到自贸区概念的股票都经历了一波上涨行情。但9月26日开始,自贸区概念股就开始集体下挫。 值得注意的是,9月26日,一份与总体方案极其类似的送审稿已经在市场上流传,此时敏感的市场或许已经开始失望。9月27日,正式方案发布于交易时间,但没能阻止自贸区概念股的下跌。 一位基金经理指出,总体方案的内容过于概括,看不到实质性的举措,临近揭牌,这种不确定性与此前的预期形成反差。 9月27日,吴晓灵的言论让市场对自贸区的热情再次降温。她指出,外界对于自贸区的期待不要过多地放在金融领域,而应该有更广的范围。同时,她也不太同意在自贸区里面把利率完全放开。“想在自贸区内构筑资金的藩篱是不可能的。除非割断区内与上海市所有资金往来,才能防止政策洼地效应。”她希望自贸区在服务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出现突破,在政府尊重产权,减政放权等方面进行制度性改革。 有人将吴晓灵的发言解读为,改革推进的阻力较大。且意味着,自贸区内的改革可能以渐进性的方式缓步推进。此前腾讯财经也从相关渠道获悉,资本项目的开放或以产品为导向,开放程度与预期有所差异。 9月29日,无疑是市场期待的另一个时间节点,上海自贸区即将挂牌,如果挂牌仪式上有更多的可操作细则出台,上海自贸区的开放性或许会更加清晰,确定性的增加本身就是降低成本和风险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上海,金融,保险 |